2008年10月16日

對話

「社會打壓漫畫族群」、「媒體不尊重漫畫迷」、「父母不瞭解漫畫」、「看漫畫的人很幼稚」…網路上類似相關議題的討論,這些被漫畫迷們不斷抗議的議題,長久以來一直發生。

上面全部綜合起來就是漫畫迷口中的「社會對漫畫的偏見」。換言之,所有的爭議似乎源自於:「如何改變社會對於漫畫的偏見?」

最近興起了一股強調漫畫具有知識性的風潮。許多漫畫迷亦相當認同。對他們來說,強調漫畫的知識性似乎可以消除社會對於漫畫的偏見。

文月桑在這個議題上提出了他的看法。認為社會對漫畫的偏見,源自於漫畫中帶有色情暴力,因此想要解決爭議就必須正面處理漫畫帶有有暴力色情開始。但會有人認為在並不需要討論到這個議題。

有人則從產業面去切入,認為只要漫畫產業能夠壯大,問題就可以解決。狂老君指出以港漫產業為例,就算連政府都公然貶低港漫,港漫亦能夠維持其產業規模。

最後會出現一種大家似乎都講的很有道理,卻無法獲得一個共識的狀態。一個問題,各自表述。有人就會跳出來冷冷的說一句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如果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是不是就不用討論了呢?我並不這麼認為。我必須先特別指出諸位最初思考的方向就走錯了。

我們必須回去思考,台灣大眾對於漫畫的基本價值觀是定位在:「青少年讀物」這件事。有人會罵吳道成:「這根本不用你說,我們都知道。」沒錯,正因為人人都知道,所以沒有人把它當作是問題。

把漫畫當作是青少年讀物並不是一種偏見,而是一種態度。一種處理跟漫畫相關問題的態度。或許可以這樣說:偏見源自於態度。這種態度用白話來說就是:「因為漫畫是小孩子的事,所以要用對待小孩子的事情的方式來處理。

若知曉社會的態度再來檢視跟漫畫有關的議題時,社會大眾的反應就十分合理。

小孩子在看的書,看的人就是幼稚。小孩子的文化,家長不需要去參與或是理解。小孩子看的書裡面有色情暴力,所以要想辦法去立法禁止小孩子碰到漫畫。小孩子還不成熟,所以看的書必須經過大人挑選過後才能看。最好漫畫具有教育意義,能啟發小孩子的學習興趣…

但是漫畫本質上就只是一種文本的表現,為何會被限制在小孩子的範疇內?今天社會表面上似乎不將漫畫當一回事,正是反應那種潛意識裡面,漫畫是小孩子在看待的那種心態。

社會大眾將漫畫當作小孩子的事,我並不覺得害怕。這種態度並非短時間之內可以改變的,需要長時間努力去改變的。最令人擔心反而是漫畫迷本身就有把「漫畫當作是小孩子的事來看待」這種態度。

有這種態度所以才會迴避漫畫裡面成人內容的問題。因為在這種態度的思考下漫畫當然是不能出現成人內容的,因此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必要討論。

我也常常看到有人發言說,長大之後就很少看漫畫,或是說將來等到自己長大後小孩子時不會限制小孩子看漫畫。卻很少聽他們提說「會跟小孩子一起看漫畫」。

好像隱約在暗示:「長大後就不看漫畫了」。反面推論,我懷疑這是否代表他們心裡面也是有這種漫畫是小孩子在看的心態呢?

特別強調的是,我這裡提到的成人內容並不僅包含色情與暴力。而是更廣義的,包括哲學的、人生的、生活上的。

這種心態是阻礙台灣漫畫文化發展的真正主因,會造成漫畫文化一直只停留在青春期,無法向前邁進,因為這種心態會引導出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假使今天動漫畫迷們改變了自己的心態,用成熟的態度來處理動漫畫相關議題。馬上就有人會問,那社會上對於動漫畫的態度要怎麼改變?

我認為必須要與社會對話。

怎麼樣算是與社會對話?這必須依照個人能力來判斷。有的人開出版社,有的人寫書,有的人辦研討會,有的人辦講座,有的人寫網誌,有的人寫信去指正媒體報導錯誤…這些都是與社會對話的方法。

日本漫畫文化過去也曾經歷過惡書追放運動之類對於動漫畫界破壞性的社會壓力,然而日本動漫畫界卻能夠屹立不搖,就是因為其產業界與讀者勇於與社會進行交流對話。

岡田斗司夫在其《御宅族學》裡有曾提到御宅族必須要有「通の眼」,指對於「動畫文本的意義與社會的脈絡具有分析的能力」。這一點就是要求動漫迷必須要有將動漫畫與社會結合的能力。換言之,其實就是要求動漫畫迷要有與社會對話的能力

無怪乎岡田斗司夫會嚴厲的批評現今日本所謂萌系的御宅族。因為他們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拒絕與社會對話的心態才是值得詬病的!

反之,將漫畫視為是小孩子的事的人就會拒絕與社會對話。這種將動漫畫視為一小圈子人的事,展現出:「反正你們就是不懂。」的封閉心態。甚至表現出:「我看漫畫自己爽的,干你屁事。」這種拒絕與社會對話的心態才是漫畫文化無法提昇的真正阻礙

總上而言,漫畫迷必須先清楚自己的心態是否成熟以及勇於向社會對話的態度,才能真正解決漫畫在社會上定位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