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9日

柯普雷的翅膀

《柯普雷的翅膀》是一部試圖尋找人與自然間曾經緊密相連卻因時間流逝而被淡忘的牽絆關係之作。

時間設定以十九世紀福爾摩莎為舞台,起因於一個關於這個島嶼的傳說,那個據說擁有神秘力量之「科普雷的翅膀」。女主角莎夏從遙遠的異國聽聞這個故事,因相信它的真實而遠赴重洋來到這個地方尋找,卻在追尋過程中與故鄉失去了音訊。

劇情就自莎夏的青梅竹馬英國青年托馬來台後開展。來到台灣的托馬為了尋找失蹤的莎夏,故決心冒險進入當時仍然為蠻荒之地的山區,在過程中認識了一位少女斗斗作為嚮導。

最初的旅途步調緩慢且慵懶,作者一面使用畫面來表現靜謐森林環境,並同時穿插托馬與莎夏間點點滴滴的回憶。交錯鋪成出兩者的關係以及人格特質。並從人物之間的互動裡表達出人對於自然本質的尊重態度。

到了後期時,故事突然急轉直下。以跨頁的表現方式來進入結局。雖稍顯倉促,然而畫面營造上卻利用時間暫停方式來展現出一瞬之美的感動,讓人不禁完味個中滋味。

第一次見到沈穎杰老師(Akru)作品是在去年底PF9買的《夢十四列車》。其簡練的筆調,細緻的線條表現,讓我當初誤認沈穎杰老師是一位男性。(天大的誤會)

作品表現出來的輕快氣氛以及奇幻色彩組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世界觀。劇情題材上啟發人思索且頗具深度,感受到作者具有相當的人文素養,卻又清楚的表現出作者想表達的想法不至於艱深難懂。

總體來說無論是在劇情內容甚至是單行本的印刷表現而言,今年的劇漫獎首獎頒給《柯普雷的翅膀》確是實質名歸。基本上在看完全部的作品後,今年的評審委員的判斷比去年以出版社立場為主的情況改善許多。

全力出版社林總編先前在《星光墜在希伯來》宣傳中曾提及希望能夠創造出「漫畫中的文學」。或許大多數的人會認為這指的是漫畫作品的內容跟文學書籍相當,但在我的解讀中,更貼切的講應該是指漫畫書籍的「價格」能與文學書籍相同。這是一個相當革命性的觀念突破。

因為漫畫單行本長久以來因台灣市場的特殊環境採取低價的政策,間接使得書籍品質相當不理想。以出租書為主要購買群群的單行本制度使讀者認為單行本並沒有「收藏的價值」。而《柯普雷的翅膀》在紙質選用以及印刷方面均令人滿意,我在想或許作者多少有補貼一些獎金或是放棄版權金的取得。

書末結語中阿酷老師(Akru)提到對於台灣漫畫的自信心問題。近年來台灣劇情漫畫的表現並不是很理想,直接了影響讀者對於台灣漫畫的支持。少部份極端的讀者甚至出現了「日本漫畫迷的傲慢」而藐視台灣漫畫的存在。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對自身的文化沒有信心所產生自卑心理的反應。

無可否認的台灣漫畫現階段確實跟日本漫畫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並不代表台灣漫畫沒有優秀的作品。我常常看到某些動漫迷對社會要求某些程度的尊重,或者是強調漫畫產業的重要性。很諷刺的是,他們立論的基礎都是以日本漫畫為主。

我並不是在反對看日本漫畫。我其實也是看日本漫畫長大的一代,看過的日本漫畫數量一定比台灣漫畫多。但對我來說漫畫只有好看、不好看的分別,而沒有台灣、日本的分別。但實際上有很多人是有種「台灣漫畫就是爛」的成見。

身為一位漫畫迷面對社會對漫畫的刻板印象有時也十分無奈。但是與其抱怨社會,不如想辦法改變。而解決的方法則還需要長時間不斷的嘗試。然而我確信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不能偏廢。

當我闔上書閉上眼睛回想《柯普雷的翅膀》時,彷彿像聽到是一首隱隱約約從風中傳過來的歌,音調細緻而溫柔。而嘗試去追尋源頭時,卻看到有一位小小的嚮導在前方指引著方向,而那個地方就是:「灣」。

2009年1月15日

台灣漫畫困境讀者反思 02.無解題

如果是畫技不如日本漫畫的話。早年八零年代時報《星期漫畫》的台灣漫畫家作畫風格上都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如鄭問、麥人杰、曾正忠、任正華、陳冠君、邱若龍、林政德等人。

先不論題材問題,這個時代的漫畫家可以證明台灣漫畫家在畫技上具有不輸給日本漫畫的作畫實力。其中林政德的《YOUNG GUNS》無論在作畫品質或是劇情兩方面均有傑出表現

或許是題材不吸引讀者。我們觀察九零年代的台灣漫畫家因出版社經營策略不同,漫畫作品題材略以分為兩種取向。

以大然為首的出版社以完全模仿日本漫畫為策略,如紅小將《魁星勁小子》以模仿七龍珠、幽遊白書等日本作品;張博棋《女學館》則模仿東京大學物語等作品。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作品的單行本數量都反應了有一定的讀者群支持著。

另外一方面以東立為首的出版社則是強調台灣本土為策略。如李鴻欽《狗臉的歲月》以當兵為主題、卓宜彬《太子爺》等作品。

無論是具有個人風格的、完全模仿日本漫畫、或者是具有強烈本土特色的漫畫作品使得台灣漫畫在二十一世紀末達到了最高峰。卻突然轟的一聲,一夕間崩盤。

這是否代表著讀者的喜好是無法被預測的?或者用另外一種角度去思考:漫畫的題材或畫技無論如何都有人喜歡,同時也有人會討厭。代表漫畫題材以及畫技並非讀者不購買漫畫的主因

然而如鄭問、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等人的作品時至今日仍不斷地再版。近年來繪本漫畫、圖文漫畫、四格漫畫形式的作品卻常常出現熱賣的情況,卻很矛盾的顯現市場並沒有對於台灣漫畫有歧視。可是銷售量上劇情漫畫類的卻沒法沾上邊。同時令人意外的是甚至日本漫畫單行本也慢慢的下降。

網路下載的盛行或許是漫畫單行本銷售量減少的主因,這是近年來大陸P2P網站興起所造成的影響。日本當期最新的漫畫作品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輕易的取得。相較於日本漫畫而言台灣漫畫並無這樣的問題存在,可是台灣漫畫並沒有因此銷售量增加。或許日本漫畫其實根本不是造成台灣漫畫冰河期的主因

問題似乎已經複雜到任何人都無法回答。

2009年1月11日

台灣漫畫困境讀者反思 01.寒冬過

無論同不意台灣漫畫史上第一次本土創作冰河期起因於1966年起實施國立編譯館漫畫審查制度。以人為審查的方式在漫畫內容上進行管制的結果使得台灣漫畫家紛紛停止創作,最終造成本土創作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

市場對於漫畫的需求並沒有消失,同時間地下出版社藉日本漫畫以未授權的方式進入市場。1987年漫畫審查制度廢止後,台灣本土漫畫創作逐漸開始復甦。1989年創刊的時報《星期漫畫》、1992年創刊的東立《龍少年》為首的代表性刊物,產生近百位新生代的台灣漫畫家,部份佼佼者被譽為具有世界級水準。

然而在沒有任何審查機制的情況下,台灣漫畫創作在進入2000年遭遇到史上第二次的冰河期。漫畫出版社紛紛結束純本土漫畫雜誌的經營以及對於新人漫畫家的培訓,其造成的影響使得漫畫家選擇進入遊戲產業或者是西進大陸市場。

洪德麟老師在其著作中,概略將原因歸咎於當年漫畫審查制度的遺毒。因過去日本漫畫大量進入台灣市場使得讀者養成日本漫畫式的閱讀習慣。與當年網路泡沫經濟化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造成本土漫畫創作的第二次冰河期。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觀察,政府從2003年開始漫畫補助政策意外的成為了近年來台灣本土漫畫出版主力。除了直接補助創作者漫畫單行本的出版外,補助三本純本土創作的漫畫雜誌(龍少年、GO漫畫創意誌、樂透漫畫)亦間接的使得漫畫創作者獲得補助。

或許有人會譏為對政府歌功頌德,但我必須坦承的說,如果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本土漫畫創作在這近幾年的情況會比現況更加惡劣。必須特別澄清的是,這裡所談得漫畫創作指的是劇情漫畫(日本稱劇畫)。台灣漫畫創作以插畫、繪本創作、四格漫畫的形式在市場上是表現不俗的。

除了少部份獨立出版社(如全力出版社)不以補助來經營漫畫出版外,我們不得不承認漫畫產業在近年來接受政府補助的事實。換言之,近年來政府不但沒有對漫畫進行大規模的審查機制,甚至成為了某個意義上最大的「市場消費者」。

但是在此必須提出一個質疑。漫畫審查制度跟日本漫畫文化是造成台灣漫畫冰河期的主因嗎?是什麼原因讓讀者不願意購買台灣漫畫?

2009年1月7日

龍少年09年01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黃俊維〈厄運偵探〉第01回
蕭乃中〈幻境少女ALICE〉第01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3回
蔡鴻忠〈1/2王子〉第28回
小鯊龍、鮭魚仔〈血黑犬〉第19回
常勝〈BABY.〉第09回
章世炘〈列炎真言〉第21回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我從今年起決定開始買《龍少年》。

近年來很少看少年漫畫的。《海賊王》、《BLEACH》、《火影忍者》等作品很久沒在看了。唯一還有在購買的是《光速蒙面俠21》。少看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總而言之就是提不起勁來看少年漫畫。

本來定期在購買的漫畫雜誌有《挑戰者》月刊跟《樂透漫畫》月刊,不過《挑戰者》停刊、《樂透》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又看到蕭乃中老師的有連載新作《幻鏡少女ALICE》,想一想還是決定開始買《龍少年》。

看完後的感想是:終於有一本敢拿給人看的台灣漫畫雜誌了。

這樣說有點誇張,但老實說無論是《樂透》或《挑戰者》作者作畫品質水準落差太大且個人風格過於強烈,以至於對陌生讀者的第一印象有隔閡。另外早期《挑戰者》漫畫作品只要沒有從第一回看起根本不知道在演什麼。而《樂透》作畫風格比起《挑戰者》情況更是糟糕。到了近期連載非常不穩定,甚至不斷地出現一兩回連載就結束的情況。

先不管龍少年的作品取向方針如何,目前龍少年作品的作畫品質都有一定的水準。而作畫穩定則是讀者對於漫畫作品的第一個基本要求。

作品其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是蕭乃中老師《幻鏡少女ALICE》、葉明軒老師《無上西天》。其他的作品因沒有看過前面的劇情有點難進入狀況。

蕭乃中老師作品總是帶著一種溫暖的愉快感,就如他筆下常出現的兔子先生,毛茸茸的讓人很想抱一下的感覺。《幻鏡少女ALICE》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背景故事,將蕭乃中老師擅長的機械設定融入故事中,第一回給人的印象還不賴。

而葉明軒老師《無上西天》雖然我沒有看過前面的故事,但因為以中國人熟悉的西遊記為背景故事,讓讀者能很快速的進入狀況。卻又能在舊有劇情架構下,重新詮釋出另一種世界觀的西遊記。而故事所帶來令人不禁莞爾一笑的新鮮感以及創意感,讓我給予正面的評價。

之前因為想要保存書籍都沒有寄回函,這回還第一次寄回函。希望回函能夠發揮他的效力…「幫作者衝人氣」。

2009年1月6日

職業漫畫家的條件

最近開始編輯維基後蒐集了不少本來不太熟悉的台灣漫畫家。原本只是想編《星期漫畫》、《歡樂漫畫》世代的漫畫家。不知不覺中就注意起東立旗下的漫畫家。目前維基上台灣漫畫家條目約有七十幾項左右。預計中還要再新增十位左右。

曾作過統計台灣漫畫家能夠搜尋到的接近一百七十二位。這包括了自葉宏甲起到近代的新人漫畫家,大部分的漫畫家資訊都十分匱乏。目前跟台灣漫畫家相關的wiki網站有「交大comic wiki」、「巴哈姆特」、「台灣漫畫家博物館」,以及我目前在編輯的「維基百科」。

以自由度以及資訊完整度來說,本來「交大comic wiki」是最完善的,但因為缺乏管理,現在已淪為廣告機器人的天堂。而「巴哈姆特」又太封閉要求會員才能編輯,雖然本來我有帳號,但太久沒登入被刪除。「台灣漫畫家博物館」則是完全不允許編輯,不過現在他的資訊完整度是最高的,但他的漫畫家認定卻有濫竽充數之感。

簡單來說,會被認定為漫畫家有下列兩個條件。

第一、曾經在漫畫雜誌上連載。
第二、該連載作品曾被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換言之,得獎其實只是一個獲得雜誌連載的管道。甚至短篇連載,也不代表已經成為了職業漫畫家。職業漫畫家必須具備的能力就是能夠長時間穩定的供稿。穩定代表的是有穩定品質的稿件。

當然,因為純本土漫畫雜誌只有兩本,而樂透漫畫月刊又鮮少出單行本。造成現在的漫畫家必須另尋他路。或許到最後只要有符合第二個條件:該連載作品曾被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就可以稱作職業漫畫家了。

2009年1月5日

漢堡與稿費

最近看小畑健《bakuman》第15回,提到日本新人漫畫家稿費是每頁日幣9000元。以漫畫內容當作參考標準可能不太準確,但在找不到真實標準前先姑且信之吧。若依現在的匯率計算:

日圓9000元=新台幣3207.3


台灣漫畫家的稿費呢?台灣人最喜歡把台灣漫畫拿來跟日本漫畫比較。今天我們就來比比看雙方的稿費差距吧。印象中東立短篇漫畫賞有規定獎金每頁500元。或許有人會說不能直接這樣比較,老實說我也同意。如果考慮物價指數以及薪資待遇等因素,怎樣的標準才算是合理的呢?

其實有個指數或許可以當作是參考標準。那就是「大麥克指數」。

我查到的資料中日本大麥克的價錢是日幣280元,台灣的是新台幣75元。假設兩者的實質購買力是相同的。這樣則會得出56:15(約0.267)的比例。我想這樣得出來的標準應該會接近實際上的物價。如此一來台灣新人的稿費漫畫家合理的價錢應該是:

9000*0.267=2403元


「據說」挑戰者月刊給新人的稿費是每頁一千。還是與日本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不過比起東立短漫賞的五百元,已經算是很有誠意了。俗話說:「想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看來在我們要求台灣漫畫家畫出符合讀者水準的作品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考慮漫畫家的待遇是否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