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7日

ComiComi的挑戰

若問我目前最好的台灣漫畫雜誌是哪一本,我會說是全力出版的《挑戰者》。

縱然實體紙本已在第50期(2008年06月)收刊,隨即以線上平台形式繼續連載的「ComiComi」網站接著出現。

對舊讀者來說(包含我)「ComiComi」不僅是《挑戰者》連載作品延續。更代表著全力出版社突破台灣漫畫現況的企圖心。


宣傳的挑戰


台灣漫畫出版社長期受到日本漫畫經營思維影響,主要以雜誌定期連載的方式來宣傳漫畫。

以往此種模式創造出不少成功的台灣漫畫家,從時報《星期漫畫》起到後來的東立《龍少年》。可是比起日本動輒數十年超長壽的漫畫雜誌,台灣漫畫雜誌的壽命很少超過十年的。甚至隨著雜誌經營不善收刊,產生了一個更嚴重的後果。

讀者常常幹礁某某作品最後一集何時會出版,反應了台灣漫畫常常出現的斷頭情況。鄭問老師《阿鼻劍》、陳弘耀老師《一刀傳》、林政德老師《YOUNG GUNS》…追根究底的原因就在於原先連載舞台消失了。

先不論作品好壞,對讀者來說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一步作品斷尾。如果將漫畫作品完整的交待完畢視為作者對於讀者的「承諾」來看,台灣讀者對於台灣漫畫時常「毀約」的情況屢見不鮮,漸漸的失去了對於台灣漫畫這個「品牌」的信心。

表面上看起來「漫畫雜誌」似乎是發展漫畫產業必要的條件,甚至反應在近年來靠著政府補助硬撐了幾本期刊《GO漫畫創意誌》、《樂透漫畫》。

令人失望的是到最後雜誌上連載的作品多為短篇作,根本無法集結成冊。反而有「給創作者多一年等燕子」浪費國家公帑之譏。

從《GO漫畫創意誌》到《樂透漫畫》的收刊,更多無法出書的短篇作品出現。讀者唯一的期待:「購買單行本」這件事,出版社卻無法達成。或許我們應該去思考:漫畫雜誌是必要嗎?

而全力的「ComiComi」正代表著這種反思的具體化表現。將所有雜誌上的作品移轉到網路上、強調讀者互動的便利貼系統。雖然版面編排上有些令人抓不到重點的感覺,初期靠著原始讀者群的推廣以及協力下,網站已有一定的人氣。

但近期出現盜版漫畫事件卻使網站出現一點陰影。由大陸方面來的翻譯組將熱門的日本漫畫《火影忍者》、《航海王》等熱門的作品貼在「ComiComi」。

儘管有網友去「提醒」出版社「要注意」,ComiComi卻沒有第一時間將盜版作品刪除。但令人驚訝的是使用者社群很有默契的不去主動留言,或是利用便利貼使用文字遮蔽圖片。使得該作品無法出現在熱門版面。

但這個事件ComiComi或許應該去考慮是否要放棄走NICONICO式的路線,而改成單純的連載全力旗下的作品以及原創性質的同人作品。


消費的挑戰


雖然大部分台灣漫畫讀者長期以來養成「只租不買」的習慣。但對有定期消費漫畫書的人來說,全力在一般實體書店經營上不是相當的積極。甚至近年來慢慢將銷售重心放在網路販售上。

以過去《星光墜在希伯來》為例,特別版的封面以及指定原作者簽圖對讀者來說確實是吸引購買的誘因。後來指定簽圖還成為了一種傳統,全力旗下的作品在網路銷售時都會使用相同的方式。

或許是因為包含運費的關係,全力出版物定價比一般漫畫書的價格還高。外表上看起來與其他漫畫差不多,價格卻是兩倍以上,雖然不知道實際上銷售量如何,但對沒看過作品本身的讀者來說似乎不太具有吸引力。另外一方面,全力的書市面上不好尋找。書店即使有進也常因銷售量不大、種類不夠多而被擺在不起眼的小角落。

以我個人為例,不定期到漫畫書店閒晃已是習慣。通常進入店前並沒有預計要買哪些書,除非見到有蒐集的漫畫才會想到下手購買。雖然我也會參與全力所舉辦的網路預購活動,但實際上對「上網路購買漫畫」這件事來說,對我是很少見的。

主要的原因在於漫畫書的單價太低,故少量購買的情況不太划算。另外還有更深層的是想要立即看到實體本的衝動,很難長時間等待而會想要直接到實體店面購買。

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但就實際觀察來看,台灣地狹人稠,因此到書店購買漫畫是讀者主要的消費習慣,若想要以網路購買完全取代實體通路的銷售模式恐怕會與讀者的習慣相違之虞。


台漫的挑戰


台灣眾多的漫畫出版社中,全力是少數會認真去傾聽讀者聲音的。

台灣的漫畫讀者基本上以青少年族群為主,而近年來大部分的青少年漸漸以網路作為重要的交流平台。以社會人士為主的K島、大學生為主的批踢踢、學生族群為主的巴哈姆特…

但傳統漫畫出版社在網路經營上是相當消極的。縱使在表面上看起來對網路上意見很客氣,但多是一些應付的表面話,實際上還是把讀者當作小朋友在看,在遇上批評意見時多半以刪除留言應對。

更重要問題是出版社不會利用網路來瞭解漫畫讀者的喜好以及背後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傳統日本漫畫藉由回函等收集讀者意見的方式積極的去瞭解讀者的意見,台灣連漫畫雜誌都賣不好,更違論回函收集了。

全力旗下眾作品中,我會掏錢出來買的也只有簡嘉誠老師的《星光墜在希伯來》。除此之外另外一部也相當喜歡的作品張季雅老師的《Welcome to Forest》卻遲遲未出版。

很現實的對讀者來說:只有喜歡的作品才會購買。而對漫畫家來說,更現實的是:單行本沒人購買就無法生存。全力在宣傳作品方面有許多創新的作為,但就末端的消費方式卻有些力不從心。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興起一股民族主義的思想,時常出現「要有中國漫畫」的聲音。而中國政府在公權力強勢運作之下,也砸了不少錢想要扶持漫畫產業。

幾位前往大陸發展的台灣漫畫家被當成樣板人物來招待。頒發大量的獎項、個人主題的博物館…備受尊崇的程度令人稱羨。

但若觀察他們的作品表現,卻仍以成立工作室方式大量的複製過去原有的經驗。雖然大量人力使畫面已有追上日漫品質的態勢,如敖幼祥的《烏龍院》四格漫畫變成彩色精緻,孫家裕《秦時明月》…但實際上卻成為另類的「代工」產業。但看似蓬勃發展的中國漫畫背後卻有一定的隱憂。

對漫畫讀者來說,原創性質的劇情漫畫才是代表漫畫產業強盛的實力。許多大陸漫畫讀者藉由網路大量翻譯日本漫畫,無形中漸漸的出現為數可觀的日本漫畫迷。而未授
權漫畫更改變了漫畫市場的遊戲規則。

台灣漫畫呢?

我們還在期待。

2009年4月12日

龍少年09年04月號感想



本期目錄:


章世炘〈烈炎真言〉第24回
洪御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2回
蔡鴻忠〈1/2王子〉第31回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6回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5回
Chogomo〈魔性植物園〉短漫賞第01名

外部連結:

龍少年官方網站


寫文章時發現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前幾回《龍少年》心得明明是09年卻誤寫成08年…過了幾個月才發現。怎麼都沒有人提醒我(汗)。

《龍少年》這期不好找。本來我在高雄「大鵬書店」看到一本,隔天去看發現居然沒了。賣完了這件事可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我猜原因大概是這期有公佈東立少年短漫賞。幸好回台北後去光華「蛙蛙書店」,仍然存貨充足,最後還是給我買到了。

章世炘〈烈炎真言〉第24回

最終回。作者花了三回左右的來鋪成最後的結局,在前一回時以主角犧牲的方式達到第一次的劇情巔峰。但最終回很可惜的卻有點疲乏無力。主要是因為重心被分散到好幾回導致結束的變成過於倉促。身為主角的鳩在犧牲自己後馬上領便當退場,同回中自此不再出現。隨後的眾神和解場景中,作者似乎有意思想將故事交待清楚,卻因為頁數不夠而用大量的文字匆匆帶過。

看完後有一種:「阿,這樣就結束了呀」的遺憾感。為了彌補或是吸引讀者購買單行本,作者留了兩頁左右的特別結局收錄在單行本中。最後結尾中眾人口中去買可樂的「那個人」似乎是主角鳩的可能性極高。(依作者官網中公佈的封面彩圖來看,這猜測應該沒有錯誤)。在單行本後面附上真正的「最後結局」雖然或許是一種鼓勵讀者購買手段,但老實說我不太喜歡。

洪御府、洪培恩〈極樂八仙〉第02回

作品本身以及角色性格的表現上應該是想要塑造歡樂的氣氛的,但每次看到故事都跟不好事情有關。像第一回中吃人怪物,這次的神棍迷魂術。看到主角活躍的表現時(如何仙姑變身)心情就會像是吃冰淇淋一樣愉快,但看到後來發現主角的遭遇會令人有點啞口無言。一整個反差就是很大。

蔡鴻忠〈1/2王子〉第31回

我沒有看過原著本身。但半王子漫畫版戰鬥場面越來越隨意。大部分的場景其實跟插圖沒什麼兩樣,戰鬥似乎是一群人站在一起互相喊話,然後就結束了。不過話說回來,這部作品背景故事中的線上遊戲也是這樣在運作的。但漫畫不是線上遊戲呀…

葉明軒〈無上西天〉第16回

完成搶包山任務後,太上老君又給悟空們新的任務。為了方便分組進行尋找食材的計畫,在八戒的哄騙之下,悟空將三藏送往「福地居」請福祿壽三仙幫忙照顧。

在那裡三藏認識了兩位小福娃「和合」。三仙為了找事情給三藏作,並叫他與福娃去搬酒。卻在酒樽意外的碰到一隻看似兇猛的菩薩座騎。

目前來說《龍少年》上連載的作品中,我比較推薦〈無上西天〉。或許改天有時間可以來寫一篇單行本的心得文。

孫家裕〈秦時明月〉第05回

就我觀察,這部作品處於一種很微妙的狀況。不少人都覺得這篇是一部孫家裕掛名的作品。主要原因在於整個畫風與孫家裕早期畫風完全不同。但老實說,孫家裕1998年就離開台灣去大陸發展的,這十年來畫風就算有改變也不足為奇。

不過近年來孫家裕的作品多是「代工」性質,倒是有點可惜。如早年看新奇劇場的原創作品已不復見。

小鯊龍、鮭魚仔〈血黑犬〉第21回

血黑犬劇情安排上其實很符合正統的少年漫畫,尤其是劇情發展的思路。有很多「梗」已經被日本少年漫畫玩到不能在玩的,讓讀者常能一猜就猜到接下來劇情的發展。但問題不在於讀者能夠預測到劇情,而是這樣的劇情安排會使得讀者感到了無新意。

Chogomo〈魔性植物園〉

主角應徵到植物園的工作,進去後才發現植物園並不單純。這是個充滿著珍奇植物的魔性植物園。其中有會攻擊人的藤蔓、會飛天的樹葉以及古怪的大哥哥。在面對這難以離解的世界主角本來想要打退堂鼓,卻在高薪誘惑下留了下來。

後來意外的遇到了樹王並遭受攻擊。在千鈞一髮的情況下用態度感動了樹王,獲得了他的認同,正式成為了植物園的正職員工。

作者所營造的故事相當的溫馨有趣。人物間逗趣的互動,穿插其中奇妙的小生物等等使作品節奏相當輕快。主題以「做事情的態度」作為核心的概念,搭配著主角所遭遇到的事件,整體劇情完整且清楚。

但作者在畫技上仍有待磨練。基本上除了人物可以看得過去外,佈景或者是分鏡上都稍嫌粗糙。特別要提到的是植物園中的生物,實在是看不太出來到底是什麼。像是劇情中蠻重要的飛行植物「小飛」,看了很久才看出來原來是一片葉子。

2009年4月3日

星星公主


最近看完鬼頭莫宏的《星星公主》,全十二集。

作品整體來說充滿了一種沈重的鬱悶感。用別的作品來譬喻的話,有點像是少女版的《寄生獸》。

主角是一位國小女生玉依希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遇到了一隻有兩顆大眼睛長得像是星星的奇妙生物「星丸」。星丸有著超乎想像的能力,能夠變形、飛行、甚至是長出鐵條攻擊敵人。

隨後希娜又不斷遇到同樣的生物。這些生物通常是由人所控制。依控制者的內心顯現不同的外型。設定中這種生物近似神話傳說中的「龍」。而故事的主軸就圍繞者希娜與龍及其擁有者間。

如果光看封面或書名,可能很難想像作品的內容是在講人類存在的意義這件嚴肅的主題。

但作者的立場從一開始就隱隱約約的表現出絕望的感受。雖然希娜在故事中不斷地表現出堅強樂觀的態度,然而卻感覺得出來是十分逞強的,某個層面來說是為了身邊的人而表現出來的。

因次在結局中這種表面上態度的依靠被打破後,世界也如同肥皂泡般啵一聲消失無影無蹤。

日本作品中似乎很喜歡畫一種題材來強調痛苦。那就是可愛的小女孩遇到很殘酷的事情這種題材。星星公主從第一集開始就常出現死亡的劇情橋段,利用這種高度反差對比情況來強調出善與惡的差異。

看觀看的過程中會一直想把他看完,也覺得還不錯看。但卻不會想看第二次。

如果要問理由,我會說故事價值觀過於單一且極端。漫畫作品通常反應了作者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顯現在世界觀的設定上。漫畫中的世界觀是絕對的、不容質疑的。所以常常在作品的價值觀與讀者的價值觀相衝突時會產生不認同感。

這並不是代表作品的好壞差異,某個角度來說這反應了出版社與讀者間對於作品多元性的容忍度。一般來說,一個發展越完備的漫畫產業裡,作品的價值觀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

如果要說感想的話,我會想對女主角希娜說:「這就是人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