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

2010年3月2日

漫畫讀者

我是一位漫畫讀者。

突然冒出這句話,可能所有人恐怕會看得一頭霧水。網誌的更新又變慢了,先跟有在看我的網誌的朋友們道個歉。更新延遲的原因是因為我最近在思考網誌方向的定位。

前一陣子,我腦中浮現一個關於漫畫產業振興的想法。那是個以改變現有漫畫出版社對於市場探測變革的計畫。在這段期間我拜訪了一些朋友,跟他們討論可能性。許多人都給予我寶貴的意見。慢慢的,一個越來越具體的計畫逐漸成形。

然而到最後,我發現那個想法有一個非常大的困難。具體來說,那個想法如果要證明為真,唯一的方式就是去實行他。但是矛盾並不是存在計畫實行上的困難,而是存在於「要不要去實行」這個困難。

因為如果要去實行的話,我的身分就會從一位純讀者轉變成一位出版者。

或許聽過我說明計畫的朋友,會覺得我對於產業抱持過於天真的態度。雖然我對於計畫成功與否也沒有太大的把握,但我並不是對於要從事漫畫出版可能會失敗這件事感到畏懼。相反的是充滿極大的興奮感。「就算是最後失敗也不會感到後悔」,我心中有這樣的決心。

那為什麼到最後我會感到困難呢?

「想要對台灣漫畫有所幫助」這個中心思想一直圍繞在我的心裡。寫漫畫心得能對於台灣漫畫產業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我也不斷的在反思這件事。

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心中一直找不到答案。

直到前幾天我去參加陳仲偉老師的座談會,我個人覺得陳仲偉老師是目前台灣漫畫研究者中的翹楚。座談會主要的題目是解析並再定義讀者在整個台灣漫畫文化地位。創作者、出版者以及讀者是漫畫文化中的三面關係。讀者是最沉默的一群,卻也是在漫畫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以往台灣漫畫的重心都放在創作端,從來很少人去重視讀者在漫畫文化的重要性。

連讀者自己也是。甚至連我也是。

相對於寫漫畫心得對台灣漫畫有何幫助,另外一種反面思考角度是:難道寫漫畫心得對台灣漫畫沒有幫助嗎?更深一層的問題是,難道只有思考如何經營漫畫產業才會對台灣漫畫有幫助嗎

我們過去文化的慣有模式是以創作端來出發的,而不是以讀者端來出發的。如果在「想要對台灣漫畫有所幫助」的問題架構下思考,就會清楚的觀察到出發點的差異影響了答案的結果。

補助出版社發行漫畫雜誌,補助創作者發行漫畫單行本。漫畫作品的市場在這個時候是政府,不是讀者。上面的這些想法都是以創作端出發而生的產物。讀者似乎在台灣漫畫文化中是不重要的角色。

正如現在大多數人在討論台灣漫畫時,常常會討論「要如何經營產業才能讓台灣漫畫振興」。基本上這個討論方向並沒有錯,可是問題是在於:這是以創作端的角度出發的思考模式。在我們舊有的觀念中,想要改變台灣漫畫絕對弱勢的情況,唯一的方式似乎是投入創作產業。

目前台灣漫畫出版社對於讀者群的經營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在走。大量的漫畫教學書,眾多的漫畫教學名師,逐漸造成觀看台灣漫畫的市場變成一群「想要成為創作者的讀者」。於是乎在討論台灣漫畫產業以及台灣漫畫文化時,就更劇烈的朝著創作端的思考前進。

可是你可以看出來這之中的問題點嗎?當所有的人都想要成為創作端的時候,誰要來當讀者?

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究竟是想要成為創作者的市場人口比較多,還是沒有想要成為創作者的市場人口比較多?相信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換言之,出版社將市場取向放在以創作者為目標的讀者時,自然而然會創造出更多以創作端為出發思考的讀者群。

這是一個對於台灣漫畫文化非常巨大的障礙,當創作者、出版者與讀者在面對漫畫文化時,全部都是以同樣的角度來思考時,天秤會往創作端的方向傾斜,這樣的漫畫文化是不完整的。

一個健全的漫畫產業並不是以創作端就可以足以撐起的。日本漫畫並不是因為單單只有手塚治蟲這樣的天才,或是少年JUMP這樣受歡迎的雜誌,就足以讓日本漫畫如此強盛的。日本漫畫之所以會強盛,是因為有一群懂得欣賞漫畫文化的讀者默默的在支持漫畫產業。當創作者、出版者以及讀者三方互相良善循環的情況下,一個強盛的漫畫文化才會產生。

這或許也解釋了台灣漫畫文化之所以一直無法興盛起來,問題就在於我們一直將討論的重心過於偏向一邊。因為讀者把自己的出發定位放在創作端,所以展開了單向的思考。那讀者應該要如何思考?直接來講,讀者應該問自己:如果以一位讀者的角度出發,要在台灣漫畫文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應該要培養出更多能夠欣賞漫畫文化的讀者,而不是更多想要成為創作者的讀者。

就我而言,還是要回歸最初的原點。漫畫心得的寫作:思考什麼樣的漫畫才是能夠感動人的漫畫。也許你會問,漫畫心得的寫作對於漫畫文化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我並不是很確定會不會有任何幫助產生,但我知道這是漫畫心得寫作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從今以後,我會以一位讀者的身分出發, 繼續的去思考如何寫出一篇好的漫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