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第三節 評論本身即是目的

台灣至今尚未發展出一套可行、普遍的漫畫評論體系。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的台灣漫畫評論者所設定的評論目的上,從最初方向就產生誤差。

讓我們先回到最初的提問:為何評論台灣漫畫?

從前面的推論可以發現,不管是推廣論或是對話論來說,漫畫評論的文本是否為台灣漫畫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目的上,推廣論者認為是評論須達到吸引其他同好閱讀。而對話論認為是須達到與社會互相溝通的程度。

內容上,純粹的推廣論下的漫畫評論僅有資訊提供的功能,然而經過時間的流動後,該資訊將過時而減少其價值。而純粹的對話論者為了與社會對話將重心放在產業端的建議,可是受限於讀者本身的業餘性質,其意見將無法對產業產生影響。

也因此,當原先設定的目的無法達成時。評論者為了繼續進行評論工作,推廣論者常會轉向日本漫畫,而對話論者常會轉向支持其他社群領域。這也說明了台灣漫畫評論之所以無法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主因。即是評論者不再針對台灣漫畫進行評論了。

基於上述理由,我們了解到無論是推廣論或是對話論都不足以作為評論台灣漫畫的目的。然而,這是否代表說不存在評論台灣漫畫的目的?對此,我持否定見解。

我必須指出,漫畫評論本身即是目的。

若將漫畫評論視為一種手段而為達成目的,當其目的無法達成時,評論者如未能尋求另外一個新目的前將停止評論,亦或重新設定評論的範圍。

唯有評論者意識到,他是純粹為了評論台灣漫畫而評論時,評論漫畫本身才會成為目的。評論者不是因為某種目的而去評論,而是因為想評論台灣漫畫而評論時,評論者才能夠真正的理解漫畫評論的本質。

評論者必須設想一個狀態:如果自己的漫畫評論無法達到同好推廣及社會對話的效果時,是否要繼續進行評論漫畫?當評論者持肯定的態度時,他就會視推廣及對話為附隨效果,而非評論的主要目的。

評論者開始去嘗試思考如何完備自己的漫畫評論時,一方面能避開因推廣論下為增加說服性所產生對於漫畫作品過於浮誇的描述,或者是對話論下因缺乏對產業的深度了解而做出不精準的判斷。另一方面評論者會專注在尋找具有可評論價值的作品上。

在聚焦後,評論者的評論對象僅限於文本。此時,漫畫評論者的共同對話基礎將持續性的建立起來。我們不會在抽象的討論台灣漫畫應如何創作,或是台灣漫畫產業應如何運行。而是針對台灣漫畫本身作品的價值進行評論。

觀察過去台灣漫畫評論者的論述會發現,無論是批評作品應如何創作亦或是產業應如何運作(最顯著的例子是日本漫畫編輯制度)其實均是建構在抽象的基礎上。正因如此,以長期面向來觀察時,過去與現今的漫畫評論者是缺乏交集的,這也說明了台灣漫畫文化下讀者面的評論無法持續累積的原因。

最後要釐清的是,將漫畫評論本身視為目的與「為了寫而寫」的區別。嚴格來說為了寫而寫,基本上是無目的性的寫作。絕大部分的漫畫評論者都屬於這個層次。當無目的論者不想寫作時,他就會放棄寫作。而以評論漫畫為目的之評論者只有在沒有可以寫的文本時才會停止評論。

1 則留言:

文字練習簿 提到...

最近寫了又畫,讓我有此類的動機是 寫是為了分析自己所看到的東西,而畫是為了重現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兩者都是在不講營利的狀況所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