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談讀者與單行本

本篇是承續前一篇的思考,進而作闡述。前一篇的性質較鬆散,我在本篇中會將精華整理在下一段,讀者也無須回前一篇觀看,本文將獨立成篇。


以結婚為前提交往


前篇提出了一個基本的想法,將讀者購買單行本的行為類比成男女結婚的過程。一般而言,在結婚之前男女會藉由約會的方式認識對方,進而判斷對方是否適合自己,最終則是迎娶入門。

而讀者在購買單行本時也有類似的過程。蒐集書籍相關資訊的階段就猶如約會,在這個階段讀者盡其所能吸收與作品相關的資訊,希望能了解該作品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而購買單行本的行為,則猶如將對方迎娶入門。

我試圖用這種譬喻方式清楚的說明讀者與單行本兩者之間的關係,在此必須先假設讀者購買單行本前必先進行蒐集資訊的動作。進而言之,當一個漫畫作品無法提供激發讀者購買的資訊時,影響的是他的單行本的銷售量。我們藉由比較日本以及台灣的消費模式來釐清台灣漫畫所遇到的一個限制。

我們先來看看日本漫畫市場的情況。依我所知,日本漫畫習慣在定期刊物上連載,一方面累積人氣,另一方面從中蒐集讀者的喜好,藉此修改劇情的走向。對讀者來說這是蒐集漫畫資訊的重要管道,從新連載的走向可以知道該作品究竟有沒有收藏的價值,另外一方面在長時間不斷的閱讀下則可以加強購買的確信。

台灣的漫畫市場則幾乎略過定期刊物的過程,直接跳到購買單行本的階段。因為台灣漫畫期刊數量稀少,不足以提供讀者足夠的資訊來判斷該作品是否適合購買。因此讀者習慣到租書店去以低廉的價格租書來蒐集相關漫畫的資訊。理論上因為購買單行本的成本較高,故讀者並不會以遠高於單行本的成本去蒐集漫畫作品的資訊。


想要看台灣漫畫,「門」都沒有


從我蒐集劇情漫畫獎的作品時,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劇情漫畫獎作品本身的相關資訊極其貧乏。別說是激發讀者購買的確信了,不僅實體書在租書店抑或是圖書館中均十分難取得。甚至是在網路上介紹其資訊也十分稀少。

雖然新聞局常拿著劇漫獎作品到處參展並印製相關介紹的書面資料。但其所揭露資訊量仍然無法達到足以吸引讀者購買。綜言之,在讀者未了解足夠的作品資訊前,期望讀者會購買作品是相當困難的!

而傳統出版社並也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點,而將台灣漫畫同日漫方式來經營。表面上日漫有許多作品在台灣並未連載卻可以賣得很好,然而出版社卻忽略了讀者會藉由租書店以及網路上來認識該漫畫的相關資訊,進而達到購買的確信。

換言之,台灣漫畫出版社設想中完全忽略了讀者蒐集漫畫資訊的前階段,而認為漫畫讀者會以單行本作為資訊蒐集的主體,因此就會出現許多台灣漫畫第一次與讀者見面就是直接發行單行本的情形。

甚至讀者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點。常見一種論點,本土漫畫市場賣不好乃是因為盜版所致,而責難讀者只會享用網路免費資源而不購買單行本,卻忽略了上面所提到的,讀者會出現蒐集漫畫資訊的階段。

與其一昧的怪罪盜版產生,不如去思考讀者會有在購買單行本前進行資訊的蒐集及挑選的需求,並且這個成本是越低廉越好。最近有許多網誌漫畫家產生即是一個良例,讀者能夠在作者的網誌上完整的接受作品的資訊,因此這些漫畫作品會有一定的銷量是合理的。

就現實而言,今天讀者想要找一本日本漫畫的資訊時,無論是從網路或者是實體書籍均十分的容易。因為在台灣所謂的漫畫研究者,大部分都是以介紹日本動漫畫為主,甚至還有社會人士寫了一系列的專書並被稱為專家。因此台灣市場以日本漫畫為主體,是自然的。

令人諷刺的是,反而當讀者想要找一本台灣漫畫的時候,卻會碰上資訊貧乏的瓶頸。從前面我所提劇漫獎的例子可以聯想到一般台灣漫畫的情形,因此出版社預期讀者會直接購買單行本的想法,從根本上就忽視了讀者在購買作品前那個蒐集資訊的階段,在這樣錯誤的認知下,與其怪罪讀者不捧場,是否應該檢討本身經營的盲點呢?

所幸越來越多的漫畫出版社意識到這個問題,如全力出版社從今年開始營運的線上漫畫閱讀網站《COMICOIMI》以線上連載的方式,試圖讓更多的讀者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漫畫資訊,全力出版社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資料

COMICOIMI
全力出版社

沒有留言: